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804007099699K/2024-00039 分类:
发布机构: 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10-08
名称: 坡头建区40年:踔厉奋发四十载 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0-0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坡头建区40年:踔厉奋发四十载 而今迈步从头越

发布日期:2024-10-08  浏览次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坡头区建区的第40年。四十年来,经过全区人民不懈的努力,坡头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创新引领、兴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崛起在湛江湾东岸。

  从湛江市郊区,到建置设区,再到设立海东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坡头区栉风沐雨、开拓进取、破茧成蝶,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沧桑巨变,走过成就非凡也意义非凡的四十年。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区

  从守着黄金海岸的地利农耕渔作,到利用海上风力发电、开发海底油气资源、研究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养育优质海水鱼,坡头区充分利用区内海洋产业优势,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

  今年4月,省委常委会在湛江召开会议,在坡头区调研湛江湾实验室,沿途察看了海湾大桥、奥体中心、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等,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要求。围绕“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先行区”定位,坡头区依托湛江湾实验室平台优势,重点布局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业装备、海洋新材料、无人船舶制造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攻关海洋科技,加足马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高地。

  坡头区创新探索“实验室+平台公司”模式,联动8家海洋牧场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海洋牧场创新“平台公司”,成功吸引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初创企业投入超8.6亿元注册资金“入室孵化”。

  在坡头区的保驾护航下,湛江湾实验室重点围绕7大板块113个关键技术点联合攻关,成功推动省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洋牧场平台“恒燚1号”落地投产,助力广东生蚝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获得上级配套资金支持2亿元,“广福1号”湛江红新品种苗种通过验收;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牡蛎产业高峰论坛暨湛江蚝与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研讨会,编制“湛江·金鲳鱼指数”塑造行业风向标,建成湛江市首个区域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3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颗粒归仓”,海洋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平台进一步成型。

  向海图强,高新驱动。当前,坡头区引进蓝水湛江湾海洋渔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婆港岭片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25亿元;引进江苏海力海工装备项目落地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南三蓝田片区,项目投资额达32亿元;引入湛江区域数智化仓储中心及油田泥浆中心落户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南油片区,项目总投资1.3亿元;加快推进建设南油海上油气生产支持基地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18亿元。坡头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海洋产业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织密“五横五纵”路网 构建“对内循环 对外畅通”格局

  40年前,要从坡头前往西岸的核心城区,要么先从坡头官渡到遂溪黄略,再到湛江市区;要么乘坐小船,从海湾的这头,到海湾的那头。2006年,海湾大桥将两岸连接,天堑变通途,坡头到对岸的时间缩短到仅需5分钟。

  2021年,湛江湾上的第二座跨海大桥——调顺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北连高速、南通港区、西进城区、东接机场,成为连接两岸的交通大动脉。在调顺大桥未通车前,从西岸前往东岸项目工地,需绕道石门大桥,行车32公里,耗时约1小时方可抵达,即使乘坐船跨海前往,也需要约半小时航程。如今,大桥折叠了两岸的时空,穿越主桥用时仅仅不到3分钟。

  2023年,拉近南三岛与坡头主城区的鹭洲大桥通车,岛上的优质海鲜可以通过新高速更快运往内陆。以前出岛容易堵车,到吴川要40多分钟,现在只要15分钟,鹭洲大桥的开通,为海产保鲜节省了“黄金半小时”。

  交通改变一座城,造福一群人。三座大桥不仅是连接坡头与各地的“快车道”,更是链接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如今,坡头区路网交织,构建起“对内循环,对外畅通”的交通格局,既是增强市民通行体验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今年上半年,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盾构隧道全面贯通,海军路、高新区滨水南路、横二路、纵五路等道路正式通车,17公里滨海旅游公路新建工程项目加速推进,湛江机场高速公路(二期)、乾塘至龙头(省道S081-官滘段)道路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前通车。

  坡头区坚持推动交通提质和城乡融合,“五横五纵”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正加速构建,一张城乡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形,带来了人民共享的畅捷交通,改变了百姓生活的边界,引领人民群众奔向幸福新生活。

  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县域

  在龙头镇山车村,那条村民们童年记忆里通往镇圩学校的乡间小道已经铺上水泥,从单车道逐步扩成双车道,如今更是乘着“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增设环水库碧道,成为周边居民饭后消食的好去处。村子的变化激发了村民们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决定自筹资金建设山车村商业街商铺建设项目,打造综合市场可供90家商铺入驻。

  如山车村这样从曾经的平凡村落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在坡头不断涌现。南寨村坐拥万亩荷塘,建成3条现代化莲藕深加工产业线,带动村民致富奔康;岑霞村“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带动近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莫村打造“鱼稻好时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推动该村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实现现代乡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从前,村里的年轻人多数选择出去打工。现在,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全区13家家庭农场和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榜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和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围名单。

  “半城半乡”,是坡头区的显著特点所在。正因如此,坡头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当前,广东省委、湛江市委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坡头区既是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又拥有广袤的乡村资源,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大、机遇好、条件成熟,具备成为“百千万工程”样板县域的潜力。
官渡生蚝、乾塘莲藕、南三青蟹、麻斜软红米……坡头区精确找准各镇(街)定位,在推进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的赛道上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支持官渡镇立足生蚝产业,深化生蚝养殖与加工技术,拓展生蚝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业态,全力打造特色“生蚝小镇”;乾塘镇立足莲藕产业,着力提升莲藕种植品质与产量,探索特色农文旅深度融合;南三镇立足海洋经济,推动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近年来,坡头区广泛调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绿化工作,打造“美丽庭院”,以家庭“小美”擦亮乡村“大美”,绘就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画卷。全区已完成首批1240户“美丽庭院”创建,其中创建省级示范户5户、市级示范户10户,龙头镇莫村被评为“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

  此外,坡头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深入开展全区农房风貌美化提升行动,完成农房微改造9573户;发出“这个春天不错过”的绿色倡议,千干回千村、干群齐动手,打造绿色“小场景”3919个;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连点成带建成30公里“活力海东”示范带,成为展示乡村新风貌、激发乡村活力的亮丽风景线;积极推进坡头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城乡供水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兜住未来与健康 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学校用心管、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这就是坡头区的“三用心”教育行动。自2022年起,全区抓住“硬件、软件、氛围”三个重点和“校风、教风、学风”三个关键,吹响教育振兴的号角,激发教育战线新活力、新动力。

  短短两年,坡头“三用心”结出硕果。组建6个城乡教研共同体,开展4次月度最美常态课评选,评选出最美常态课24节,区域教研活动进一步深化。2所学校入选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学校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同比增长14%。

  看病就医,事关人民健康,事关民生福祉。坡头区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对点帮扶机制,探索创新诊疗模式和远程诊断机制;谋划公共卫生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89840万元;积极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和复审工作,开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巡回培训,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重点人群签约率77.23%。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如何托起幸福“夕阳红”?坡头区积极推进“湛江慧养”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0%全覆盖,逐步建成坡头区主城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成9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社会力量运营;加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已创建88张,占全区总床位提高至52.7%;2024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完成率441%。

  多年来,坡头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答卷”。我们看到,“海螺工作室”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麻斜街道连续两年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零受害的“双零”佳绩,“海螺工作室”麻斜街道联络站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先进典型;解开农民工的“薪愁”,帮助155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725.16万元;深入开展“平安夜访”,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纾民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473项,办结率为94.41%。

  扬帆逐梦再启航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坡头实践

  探索实践、四十不惑;锚定目标、铿锵前行,今天的坡头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聚焦实体经济,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快高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新一轮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实现进位争先;用心抓项目谋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为稳固的产业支柱;加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发挥好AA+投融资平台作用,全力服务好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好坡头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全方位做优服务,为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配套。

  立足城乡协调,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抓好典型带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第二批典型镇、村的培育力度,深入开展“锚定百千万 四季看变化”行动,同步推进区内94个点位建设;着力推动产业振兴,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培育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特优产品;聚力建好基础设施,加大海东新区、高铁片区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南油(首期)“三旧”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机场高速公路、滨海旅游公路、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民生项目建设;加大“美丽庭院”创建力度,抓紧抓实乡村绿化工作。

  守牢为民初心,加速发展惠民生事业。深化平安坡头建设,持续开展“平安夜访”,聚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坡头;做强教育医疗事业,瞄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目标,加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建设进度,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均衡、优质、可及的教育和医疗;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快推动镇村长者饭堂实现全覆盖,推进商超文体、市场、物流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政治引领,打造清清爽爽新坡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坡头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建立健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扎实推进“五优党支部”创评活动,着力锻造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坚持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力度,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四十年前,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湛江湾东岸的这片土地上孕育发芽。四十年后,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改革创新先行区正在乘势崛起,并朝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坡头实践的目标奋力前进。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坡头区必将勇当先锋、争做闯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数说坡头40年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0.76亿元增至2023年398.48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建区初期的331元增至2023年的116225元,突破11万元,年均增长11.2%。

  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4年的0.24亿元增至2023年46.94亿元,年均增长14.5%。

  财政实力逐步增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84年的0.02亿元增至2023年的5.11亿元,年均增长1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984年的0.03亿元增至2023年的22.69亿元,年均增长18.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校学生由1984年的3.88万人增至2023年的7.37万人,年均增长1.7%;卫生机构床位数由1984年的98张增至2023年的1331张,年均增长6.9%;执业(助理)医师数由1984年的32人增至2023年的288人,年均增长5.8%。

  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坡头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92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4元);城乡收入比从2014年的1.93缩小为2023年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