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参与!坡头镇以“众力”为“主力”推动典型镇建设
“‘喇叭口’路段拆迁时路段需要封闭,那段时间我和村里其他村民都会到现场协助政府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交通。”西边村村民陈志华(化名)乐呵呵地说,大家是义务帮忙,协助镇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个小故事,展现的是坡头镇党群勠力同心建设典型镇的实践。2023年,坡头区坡头镇被列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作为坡头区重点培育建设的典型镇,坡头镇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百千万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动员基层群众积极投身参与典型镇建设,让“众力”成为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力”,让广大群众成为“百千万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愿意换,这是好事来的,道路扩大了,我们群众也方便了,还会惠及以后的子子孙孙。”当被问及“喇叭口”路段扩建需要置换土地一事,西边村村民陈晓锋(化名)表示十分支持,并发动村里其他人一起来支持这项工作。
这是发生在坡头镇“喇叭口”路段拆迁推进过程中的一幕。拆迁项目历来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多,坡头镇的“喇叭口”扩建项目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如期完成拆迁工作。
在拆迁伊始,坡头镇组建工作组多次入户调研,充分尊重和听取拆迁户和村集体的意见,选取了靠近镇圩、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地块作为拆迁安置地,逐户细心测绘核实拆迁面积,核准商户装修补偿事项,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面对群众对安置补偿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的疑虑,坡头镇积极联系各方资源,指导有关村庄建立“主动搬迁、限期搬迁”奖励金,制定“先搬迁先选安置地”鼓励措施,给予群众充分信心。在置换土地过程中,西边村、垉屋村、下周村、坡头塘村和新星村群众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村土地置换的程序。
“对于‘喇叭口’路段的扩建工程,大部分群众都持支持意见,同为拆迁户的西边村副村主任还带头动员村民配合政府拆迁工作,率先带动村民一同拆除自家房屋,为拆迁工作打开了局面。”坡头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干部、群众的配合下,最终在今年2月份左右,完成了大部分房屋的拆迁,顺利将土地交接给道路施工方进场施工。
“‘喇叭口’路段开启拆迁工作以来,每拆除一处房屋时,群众还会来到现场见证历史时刻,部分热心群众还会主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疏导交通。”西边村副村主任陈日荣说。
现在,推动典型镇建设成为越来越多坡头镇群众的共同意识和行动。
“通过拆除乱搭乱建、清理杂物和外立面改造后,整条街都靓丽起来了,我的档口和周边看起来更加整洁和便利,帮衬的顾客都多了起来。”在主干道经营水果店的李小华望着现在整洁宽阔的道路感慨,“现在大家都很支持典型镇的建设,临街新建商户会承诺房屋外立面与主街保持色调一致,大家还会齐心协力监督乱搭乱建和乱摆乱卖的情况,维护镇圩风貌。”李小华说。
干群共享美丽圩镇建设成果
“以前这里有很多人乱搭乱建,还有人养鸡,又乱又臭,没想到仅过了3个月,就建起了休闲长廊、健康步道和大草坪,设置了运动健身区域,成为了老百姓爱去的休闲公园。”在坡头镇集成文化公园,正带着女儿散步乘凉的塘博村村民黄小娟感慨道。
据了解,集成文化公园原为建筑队职工宿舍,但已无人居住,环境十分杂乱。典型镇建设工作开展后,镇美丽客厅专班开始聚焦该地块的开发和利用。得益于该地建筑队职工与群众大力支持,工程进度非常顺利,并在今年4月左右建成集成文化公园,为周边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坡头镇广大干部、群众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火热实践中。
整洁干净的村道巷道,房前屋后的绿树彩花,拔地而起的临街商业中心……走进坡头镇垉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群众非常支持美丽圩镇和乡村建设,借着典型镇建设的契机,垉屋村拆除了40年前的破旧商铺,利用集体经济投入资金建设临街商业中心,并配套建设临时停车场,目前该商业中心目前已装修好门窗,下一步将安装电梯准备出租。”垉屋村副村主任陈经华介绍,此外,垉屋村自行投入集体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工程,通过拆除镇圩周边破旧房屋开辟空地,规划建设美食夜市,对村里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典型镇建设过程中,我们镇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投身典型镇建设,形成了干群一心、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坡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坡头镇紧紧围绕“1+4+7+9+N”工作部署,汇聚各方资源力量,科学谋划,按时完成了“七个一”项目建设,完成主干道“喇叭口”路段改扩建工程、主干道全线扩建为双向六车道;盘活了粮所、塑胶厂、建筑地闲置地块,增加了三处停车场;针对镇圩农贸市场周边排水不畅问题,增设两条横跨主干道的排水管道,有效解决了“水浸街”难题;针对路灯年久失修导致镇圩夜间昏暗问题,对主干道的路灯进行了升级改造,解决了“路灯暗”问题;招商引资引进4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促使镇区环境变美、“三圈”变优,产业变强……
随着“百千万工程”加速实施,在坡头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正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