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练备战!麻斜街道开展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

发布时间:2025-08-19 16:08 来源: 坡头发布 字号: 【大】 【中】 【小】
有效提升应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近日,麻斜街道在麻斜社区新屋仔村组织开展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此次演练以“实战化”为导向,模拟本地出现疑似病例后的全流程处置,通过快速响应、入户调查、环境清理、灭蚊消杀、效果监测五个关键步骤,检验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为常态化防控筑牢防线。

  

快速响应:疫情报告与应急启动

模拟场景中,麻斜街道公共服务办收到麻斜卫生院报告,新屋仔村一名居民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经核酸检测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病例。接到报告后,工作人员立即上报区防控办,并协调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现场指挥长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组闻令集结。应急封控组快速拉起警戒线,对疫点周边实施临时管控;交通秩序组疏导周边交通,保障应急通道畅通;医疗保障组待命准备应对突发健康状况,整个响应过程紧张有序,充分展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防控原则。

入户调查:溯源流调与健康宣教

在疫情初步控制后,入户调查组立即行动,由平安法治办牵头,联合卫生院、派出所工作人员组成专班,身着专业服装深入疫点周边20户居民家中。工作组携带《基孔肯雅热重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详细排查密切接触者,追溯感染源,并同步开展健康宣教,向居民发放防治手册,解答关于蚊媒传染病的预防疑问。

“通过逐户登记,我们不仅锁定了风险人群,更让居民了解到清除积水、做好防护的重要性。”调查组组长表示,入户工作既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也打通了健康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孳生地清理:源头阻断蚊虫繁殖

环境防控是蚊媒传染病处置的核心环节。户内外环境孳生地清理组由规划建设和生态环保办牵头,队员们身着志愿者服、佩戴手套,对病例住所及周边区域开展“拉网式”清理。他们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运垃圾死角,对清理完成的区域进行标记登记,确保“一户不落、一处不留”。

“蚊虫繁殖离不开积水,哪怕是一个废弃瓶罐里的积水,都可能成为孳生地。”清理组组长介绍,此次清理以疫点为圆心逐步外扩,通过彻底清除蚊虫孳生环境,从源头降低传播风险。

紧急灭蚊:科学消杀织密防护网

在清理孳生地的基础上,户内外灭蚊组随即开展消杀作业。队员们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手套,携带专业消杀设备,采用“围合式”策略:户内队对病例住所及公共区域进行空气消毒和地面滞留喷洒;户外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疫点推进,结合超低容量空间喷洒与热烟喷雾技术,对杂物堆、下水道等成蚊栖息区重点消杀。

“消杀不是盲目喷药,而是根据蚊虫习性精准施策。”灭蚊组负责人表示,科学消杀既能提高灭蚊效率,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效果监测:动态评估巩固防控成果

为确保处置效果,蚊媒密度监测组同步开展工作。麻斜卫生院医护人员携带专业工具,对疫点及周边区域的伊蚊幼虫和成虫密度进行监测,通过布雷指数等指标评估清理和消杀效果,为后续防控措施调整提供依据。

“监测数据是检验防控成效的‘标尺’。”监测组组长介绍,只有当密度降至安全水平且无新发病例,才能逐步解除管控,防止疫情反弹。

此次演练全程紧凑有序,各部门协同高效,全面检验了麻斜街道应对蚊媒传染病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置能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持续完善防控机制,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