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专访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
主持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这将为湛江带来怎样的发展空间?
郑人豪书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给予湛江新的定位、目标要求和重大支持,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省委书记李希明确指出,“要强化汕头、湛江发展能级,赋予其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把汕头、湛江打造成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粤东粤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大型工业园,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省里给湛江送来了一揽子“大礼包”:明确支持湛江“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教文卫中心、交通枢纽”“建设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和海南岛连接大陆的主枢纽”;提出“对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升琼州海峡跨海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谋划雷州半岛和粤西滨海地区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广州至湛江等高铁项目,建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1.5小时高铁经济生活圈”“粤东以汕头为中心,粤西以湛江为中心,发挥沿海港口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合作共建,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汕头、湛江港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基地建设”“推进雷州半岛引水等战略性工程建设”,等等。 省委的重视支持就是湛江振兴发展的最大机遇、巨大动力。我们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委全会精神,扛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扩大开放、社会治理上争当“四个转变”的“新标兵”,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争当“引领者”,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湛江贡献,绝不辜负省委的期待与重托。
主持人: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湛江怎样扛起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责任?
郑人豪书记:省委定位湛江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就应该在经济、社会、文化、区域辐射等领域承担全省的战略职能,具有带动所在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成为所在区域和城市群的核心,并能代表广东参与国际和其他省(区)的合作竞争。 首先,面对差距,我们必须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省委定位湛江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湛江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就是要求湛江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异军突起,当好沿海经济带的“引领者”。我们必须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奋力推动湛江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真正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 面对机遇,我们必须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当前,湛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决不能等待观望,决不能当机遇的“被动者”,必须解放思想,当好抢抓机遇的“主动者”,把中央和省释放的政策红利转化为湛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巨大动力和强大支撑。 面对使命,我们必须从“畏难者”转变为“奋进者”。面对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发展湛江、带动周边”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传承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弘扬习仲勋老书记等广东改革开放开拓者、先行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主持人: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亟待克服的短板?
郑人豪书记: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我们发展落后、差距明显、短板不少,任务十分繁重。 对标先进,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湛江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低、速度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2017年,湛江人均GDP仅是全省的一半。近年来,湛江GDP增速低于北部湾城市群的海口、南宁、北海、玉林等城市。 审视自我,我们发展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方面尚在谋划和推动当中,高等级道路不够发达,港口集疏运体系稍显滞后,航运能力还不够强,交通落后已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城乡建设步伐缓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尚未跟上时代步伐,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高端创新型、领军型科研及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我们必须增强“竞争态势逼人、标兵渐行渐远”的危机感,必须增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造福湛江人民,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湛江贡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奋力推动湛江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以后来居上的姿态走在前列。
主持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
郑人豪书记:湛江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由市领导牵头组织开展27个课题调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目标,大力推进交通、产业、城市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时代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 按照省委书记李希提出的“打好基础、抓住重点”的要求,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湛江贡献”为主线,我们提出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标准快速度,加快夯实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快速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型海湾城市。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加快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三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文章、现代特色农业、军民融合发展等文章,各县(市、区)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加强与海南的对接和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扎实推进法治湛江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塑造文明乡风新风貌。 七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