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村社邻里展笑颜 乡风文明润民心
10月22日晚,湛江湾西岸灯光璀璨,一直沿着海湾大桥,延伸到东岸的奥体五环广场,参加坡头区文明村社邻里才艺秀的乡亲们正在这里紧张PK。舞蹈《荷塘月色》、器乐演奏《旱天雷》、合唱《一起守望》等精彩节目纷纷上演,表演者们曼妙的身姿,深情的吹啦弹唱,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让人动容的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并非专业选手,而是来自坡头区的各大村社邻里,或许就是你身边最熟悉的广场舞者们。
“真没想到,我们也能登上家门口的舞台表演,心情特别激动。这次比赛后,我们还会组成一个文艺团,到各个村大戏台巡演,到时候街坊邻居都能看到我们表演了”,现场表演者陈女士感叹。“坡头区村社邻里们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有在舞台上的自信深深感动着我,我们的大学、社会文艺团体有责任支持帮助老百姓在生活中感觉美、发现美、弘扬美”,活动承办方湖光春海天艺术育教生态园创始人容景春动情地说。近年来,坡头各村社区都有了文娱活动场所,如今的生活更加充实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足了。
据了解,近年来,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坡头区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区镇村覆盖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这项工作,整合村文化楼、大戏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此外,每天早晚在全区70个应急大喇叭和729个党建大喇叭开播广播节目,在140个自然村设置了阅报栏,努力打通精神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大喇叭传来“新乡音”
“农村大喇叭·坡头新乡音,农村大喇叭·坡头新乡音……”傍晚时分,坡头区龙头镇吴亚姨吃过晚饭,和老伴坐在村里的文化广场,细心听起了农村大喇叭广播专栏。一边听,还一边和老伴分析了起来,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社区趣事,两人都讨论得不亦乐乎。在农村大喇叭广播专栏开展前,吴亚姨习惯性地去打麻将,而其老伴则喜欢抽着水烟筒到处逛。
“农村大喇叭刚开设时,大家还不习惯,感觉这个东西老响,现在习惯了就爱上了,每次都能分享国家大事,还有社区身边事,用的还是我们熟悉的坡头方言,就像‘本地通’在耐心给我们讲故事呢。”麻斜村72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自己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过去想要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都得靠儿子传达,如今有了农村大喇叭广播,坐在家里就能知道天下事,给他老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据了解,“农村大喇叭·坡头新乡音”广播专栏由坡头区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一档农村广播节目,广播运用普通话和坡头方言,播报时政类、民生类、休闲文化资讯,在全区70个应急大喇叭和729个党建大喇叭进行循环播放。
阅报栏里知大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坡头各社区乡村建设日新月异,不仅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走进各社区乡村,醒目的宣传标语、文化室、各类体育锻炼设施也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坡头群众不仅文娱活动丰富,爱看报纸的也不少,这一切都得益于坡头区委宣传部在全区开设的公开阅报栏。走进龙头镇东埇村,村口的阅报栏上,贴着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等多份党报党刊的最新资讯,不少群众闲暇时,都爱站在这里瞧一瞧,看一看。“自己单独订一份报纸感觉不方便,村里有了阅报栏,有空过来看看,一下子就能知道国内外大事,还有最新政策啦。”村民张姨说,自己最喜欢看的还是本土新闻,看完回家还能和孩子讨论。
2020年起,坡头区积极推进乡村阅报工程,打通群众阅读“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政策、声音进入农家,目前已在每个村(居)委会挑选2个自然村建设公开阅报栏,共建设140个阅报栏,摘选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湛江日报时政和贴近农村的新闻资讯张贴,每周更换。为了让群众了解到最新资讯,区委宣传部还特意和湛江日报社合作,由报纸投递员定期张贴更新报纸,新报纸准时更换、张贴,让村民一抬头就能看到“党的新理论政策”,既营造了阅读氛围、扩大了党的舆论阵地,也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进一步开拓了农民视野、丰富了农民生活、夯实了基层党建。
大戏台上展风采
10月20日下午,坡头区坡头镇六甲村戏台内响起了欢快的舞曲,十多位中年妇女伴着音乐,欢快地跳起了舞蹈,不仅舞姿像模像样。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她们还上网搜索抖音视频,对照着学。
“过去村里缺少文化设施场所,我们想跳个舞既怕吵到别人,也怕跳不好被取笑,现在好了,村里有了专门的戏台,我们跳起来也名正言顺,心里也舒坦了。”广场舞者陈女士感叹道。
“我们区农村基本都建有一座硬件条件较好的戏楼,用于庙会或年节吉庆时作粤剧演出用,但平时却是闲置,按照‘不搞重复建设,打造共享平台’的原则,我们积极盘活戏楼资源,并决定将其建设成为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坡头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坡头区将文明实践中心延伸到自然村一级,联合镇村,在村里的文化楼、戏台加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牌子,把戏楼打造成为村里的理论宣讲平台、教育平台、文化平台、科技平台、体育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鼓励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实践活动,赋予大众化文明实践元素,既贴近群众盘活村戏台,又拓展了文明实践中心的范畴。
当前,坡头全区共有 163个村戏台拟改造成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目前已完成14个文明实践点(试点),均由村长担任管理员,负责联系承接上级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和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活动,依托当地习俗,让群众唱主角,承接文化轻骑兵活动、村民广场舞、粤曲、雷戏等活动,力争将村戏台打造成为村里的理论宣讲、教育、文化、民间习俗的共享平台,推动文明实践在农村落地生根,走进群众心里。
村社邻里更和睦
一座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榜样的传播,一个城市文明的生长,离不开市民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坡头区文体活动的丰富,文明乡风,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吹拂进坡头区的千家万户,涌现出了一批批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成为了坡头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如今,漫步坡头,无论是休闲广场还是闹市商场,随处可见整洁有序,四处可睹的温馨文明。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多了,在背街小巷,乱丢垃圾的少了,在大马路,礼让斑马线的多了,闯红灯的少了……在这里,文明之花处处开,文明之风已悄然进驻城乡各个角落。近两年来,坡头区创文巩卫工作考核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为强化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居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坡头区计划在全区15条乡村振兴示范村中,选出7个村庄作为宣传阵地试点村进行打造,每个阵地文明户中选择条件较好的庭院打造“文明庭院”示范点,联合党建、政法、区振兴办等部门,与群众共建文明庭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聚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宣传阵地,集中展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