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发布时间:2011-03-01 09:03 来源: 本网 字号: 【大】 【中】 【小】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承担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任、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后发崛起的重要机遇期。

  加快“十二五”时期发展,必须围绕一个目标:基本确立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地位。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深化对湛江市情及发展阶段、发展定位、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以总量的扩张带动调结构促转变,夯实建设幸福湛江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幸福湛江”为核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主线,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五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培育“现代产业50强”和湛江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龙头型项目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强做大以石化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以港口物流和特色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以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以临港工业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突出抓好扩大有效需求。坚持求发展与调结构相结合、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增投资与促消费相结合,举全市之力推进总投资4700亿元的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宜居城乡、绿色生态、民生保障、文化强市六大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对外贸易,不断擦亮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品牌,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三是突出抓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联动推进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建设宜居城乡,不断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突出抓好改革创新。推进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争当区域发展龙头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五是突出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人民权益,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阶段性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3%。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期末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5∶47∶38。基本建成以石化、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5亿吨;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以上。改革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国有企业、财政金融、要素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创业创新形成新局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文化与经济、科技密切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森林覆盖率28.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市。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