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五行”要求 建设“三个城市”
碧海银沙网讯(编辑/安 然 雅 竹)围绕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目标,按照“车行要畅顺、慢行要宜人、水行要生态、风行要流通、物行要循环”的要求,把海绵城市、循环城市和脚印城市“三个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推动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调整,实现产城融合、升级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
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优化城市水环境,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注重在市政建设中减少水泥地,减少不透水的硬化铺装,减少占用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湿地。
基本完成市区主要河渠环境综合整治,联片整治城区河渠及上游农村污水,把东山垌建成重要生态湿地公园;构建完整的生物链、食物链和清水结构,把绿塘河建成自然河渠、生态廊道。
改造旧城区排水系统,整治市区10个“水浸街”黑点。
综合整治海湾沿线污染源,基本建成赤坎水质净化厂三期,动工建设海东新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建设屋山污水处理厂。
建设循环城市
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
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脱硝、脱硫设施,扩大主城区“黄标车”限行范围,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秉承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加快发展东海岛钢铁石化循环经济,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注重从源头减少废弃物,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引导废品回收行业规范发展,用市场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建成冯村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医疗垃圾处理厂和廉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编制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更新造林20万亩;推动国有林场向生态公益林场转制,营建生态林4万亩。
建设脚印城市
严格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推进编制脚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与规定标准等“八大行动”。
坚持“公交优先”,编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开辟市区主次干道公交专用车道,扩大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增开公交线路,建设公交首末站场,新增更新公交车346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
规范合标电动车管理,加快建设市区自行车、电动车廊道,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打造便捷、高效、准点的公交都市。
坚持“行人优先”,维护行人路权,增加人行道、绿道;完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过街专用通道设施,建设“赤坎‘三民’路-金沙湾-霞山观海长廊-法式风情街-渔人码头”城市慢行景观廊道。
坚持历史传承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改造赤坎“三民”、霞山逸仙两大片区,打造“生活街道”、“活力街区”。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规范车辆停放,专项整治城市临街退缩公共空间;打通市区“断头路”,强化社区开放通达,推动城市道路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