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湛江市政协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6-02-16 15:02 来源: 湛江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走过不平凡的2015年,湛江以写满辉煌与荣耀的发展答卷,为“十二五”交出一张优秀的成绩单。这张成绩单的背后,政协委员身影频现,政协组织声音响亮。

  过去的一年,湛江市政协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引领履职新常态,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向、和衷共济,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力地推动了湛江市“十二五”时期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中,展示了人民政协的风采与担当。

  用好话语权 发出“好声音”

  家住东海岛东简镇的老吴和他的邻居们,已经养成了每天将家中垃圾集中放到垃圾桶的习惯——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每隔100米左右便放置有垃圾桶,村庄一隅的垃圾收集点还放置了垃圾斗,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如今,伴随着生态文明区城镇村创建行动的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围村”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而顺利迈出这一大步的背后,离不开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们的建言献策。

  正是在去年的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大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建立生态文明环保体系的建议》。这份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刘小华亲自选定这一提案进行督办。高层的科学决策,委员们的好点子,使得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以进一步治理,“五城同创”的触角伸向更广大的农村。

  在湛江城市扩容提质的新战场——麻章西城新区,“南方海谷”正日渐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海洋创新经济试验场,已获得2000万元的科技风险准备金,中国水产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等一批涉海洋领域大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

  “南方海谷”的背后,也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大力鼓呼。同样是在去年的市“两会”上,《加快建设“南方海谷”,推动湛江低碳、绿色崛起》的委员提案,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亲自督办。

  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协商民主,都离不开一个“说”字。建设责任政协,切实用好政协话语权,是过去一年政协的履职新常态。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超前思考、参政议政。如向市委提出了《关于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的建议》,提出“开放倒逼”即以开放促进思想解放,以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开放促进观念转变,以开放来提高工作效率。这个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及时转化为相应决策,并且吻合了后来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

  民生和环保,是市政协履职坚守的“两条底线”。如为彻底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湛江湾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问题,湛江政协连续七年提提案,促使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投入3亿元开展港湾清障,终于实现了“不见渔排塞港湾、只见一片海蓝蓝”的海湾美景,实现了还岸于民、还海于民、还景于民的民生愿景。

  据统计,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立案145件提案,其中关于就学、就医、养老、交通、垃圾治理等民生环保提案82件,占56.7%。政协委员们积极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大胆建言、据理力谏,有点赞、也有“炮轰”,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博采众人之智 共谋发展良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政协委员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才。过去一年,市政协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致力于建设汇智政协,博采众智共谋良策,不断提高提案质量,为湛江发展尽智尽力尽责。

  2014年市政协为期5个月的政协委员“走百村入千户”活动,为市政协成立60周年来对农村开展的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一次专题视察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和委员风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去年,市政协聚焦加快湛江振兴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出了委员“走百村入千户”的“升级版”——专委会“走百企”视察调研活动,同样受到广泛好评。一年来,各专委会组织政协委员、工作人员,深入全市工业主战场和各县域工业区,深入企业一线、走进车间码头,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倾听呼声、诉求,并就此撰写提案、调研报告,为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湛江工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正确研判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为推动湛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市政协组织委员们尽智谋策。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湛江”进行专题议政;到云南腾冲开展“利用抗战题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调研,向市委报送了《利用重大历史题材,打造旅游品牌》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充分肯定和好评。此外,近年来,市政协还围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业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社会民生工程等重大课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超前研究,协商议政,汇智建言。

  兴蓬勃朝气 扫横秋老气

  随着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以及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各级“政协人”日趋年富力强,各界别政协委员普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态势,政协组织及政协工作愈发朝气蓬勃。

  在人民政协工作由偏重统战职能向偏重民主职能的大趋势、大转型背景之下,湛江市政协致力于打造“活力政协”,不断增强履职实效,树立政协崭新形象。

  政协工作既要与社会各界精英沟通联系,又要和党政部门进行监督协商。为了让那些从党政领导岗位到政协组织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能更好地过好“权力关”和政协的“文化关”,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兴趣和激情,市政协紧密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问题导向,专题讨论了作为“政协人”的角色定位,深入挖掘政协文化内涵,明确政协人的责任、使命和荣誉,激发起了机关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热情,扫除“横秋之气”。

  政协委员既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吐真话、献良策”,又要能为社会各界树立好形象、凝聚正能量,绝不是简单的“鼓鼓掌、点点赞”。为了激发委员们的履职热情、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市政协加强了委员培训。一方面,和市委党校合作,为每位委员提供每年至少一次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委员前往井冈山、延安等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培训学习。此外,市政协还加强了与各县(市、区)政协组织以及外地政协组织的联系沟通和工作交流,增进感情和友谊,激发政协内外活力。

  同唱一首歌 广听八方言

  “天上有北斗,我们是星星,地上有昆仑,我们是山陵。跟着共产党,团结共一心,肝胆常相照,参政同议政。高举四面红旗迎风飘扬,唱响两大主题,满腔热情,立足港城望北京,心中装着老百姓,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意气风发上征程。”

  一首名为《心中装着老百姓》的政协委员之歌,近年来在湛江政协广为传唱,并设定为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彩铃。

  不光有“同唱一首歌”的和谐,还有“广听八方言”的坦诚。每年的市政协全体委员会议上,政协委员的“抢唛”、即席发言是备受群众关注的“保留节目”。市政协鼓励并支持政协委员们敢提提案、敢讲真话、敢谏诤言。政协全体委员会议上的委员即席发言或 “抢唛”,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专题协商议政会,让委员与市领导、市民代表“零距离”交流,充分展现政协委员风采。

  同时,政协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委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连续多年举办的“政协杯”乒乓球邀请赛,已经成为湛江重要的本土体育赛事;组织的湛澳两地书画家文化交流互访活动,推动了湛江文化生态的丰富多元;举办的湛江民间特色技艺展演、湛江古建筑文化展等,将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手艺重新带回大众视野。

  家园建在山水间 翰墨文章存文史

  近年来,市政协建设“文化政协”,着力写好 “两篇文章”,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篇“文章”写在大地上。市政协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在三岭山森林公园200多亩受损地块上创建了“民主园林”,以实际行动支持湛江的生态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一地块的生态环境得到基本修复,新增绿化面积180多亩,修建了进园公路、绿荫小道和4000平方米硬底化活动广场,建造了聚贤阁、太和亭、怡美亭,打造八大园林景观。平时,湛江书画家时常到此雅集,作诗写画。在为城市添绿的同时,还增添了文化气息,为政协委员们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和文化家园。

  还有一篇“文章”写在纸墨间。依托自身的人才优势,市政协近年来在文化文史领域大写大作,除了编好每年一册《委员风采》,编辑出版《湛江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史资料汇编》,还编撰出版《湛江文史系列丛书》10卷400万字,涵括湛江雷州文化、湛江建筑文化、湛江官宦文化、湛江地名文化、湛江名人文化、湛江流寓文化、湛江宗教文化、湛江科举文化、湛江民俗文化、湛江乡贤文化等,对湛江本土文化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全面搜索、拾遗和呈现。此外,还搜集编印《雷歌古唱本汇编》,使得雷歌这一与唐诗媲美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系统传承。

  政协在文化文史领域的发力,传播了雷州半岛悠久的历史文化,涵养本土文化元气,彰显了“文化政协”特色,日益扩大了湛江政协社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