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6-02-17 15:02 来源: 湛江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湛江市人大常委会走过了硕果累累的2015年。

  这一年,是市人大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湛江成为我省首批、粤西首个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专题询问、约见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成为代表工作新常态;全市121个镇街人大代表联络室全部建好;省内首现行政诉讼案件县级市市长出庭应诉……

  一件件议案建议的督办,一项项监督的开展,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实施,人们可以聆听到2015年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中铿锵的足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提高监督实效上持续用力,在决大事议大事上依宪依法,在关注民生上用心用情,迈出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

  首获地方立法权

  2015年5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湛江获准成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设区市。

  作为2015年的“人大”年度大事,湛江终于成功搭上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头班车”,成为我省首批、粤西首个获准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设区市。这意味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政策在湛江落地,为湛江赢得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宝贵机遇,我市立法工作进入全新时代。

  2015年,为获得立法权,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按照省人大常委会赋予地方立法权的条件,健全立法机构,成立立法工作筹备小组,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并加强与上级机关的沟通对接,顺利通过评估,正式获得地方立法权。

  为了立好法、立良法,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市情,扎实推进立法工作。到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通过湛江日报等媒体发布征求意见公告,了解立法需求,并召开了两场立法咨询专家论证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协调会,对征集到的63个立法建议项目进行论证,编制立法计划和法规项目库。

  湛江首部地方性法规将“管”生态环境保护。市人大常委会追踪督办十余年才“搞掂”的“市肺”湖光岩和三岭山森林公园保护一案,暴露出了政府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短板”和不足,目前正在起草的《湖光岩风景区保护条例(草案)》有望成为湛江“首法”,为保护湖光岩风景区提供坚强的法律支撑。同步正在起草的还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意在用法治力量提高市区环境治理水平。

  为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专门聘任了21名立法咨询专家,组织市人大系统、“一府两院”51名有关人员前往清华大学开展地方立法专题培训,选派干部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跟班学习、参加省人大地方立法专题培训等。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科研资源,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建立湛江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为立法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

  监督行权增实效

  “筹建已有2年,湛江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如何?”“项目的征地和环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是否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批?”

  去年11月,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间会议室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湛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就市文化中心的建设情况约见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提问紧扣主题、直击“要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仅多次被询问,甚至被追问。面对让人“脸红”“出汗”的问题,大家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充分体现了政府接受人大监督的精神和要求。

  这只是市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权力的一个缩影。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在支持中体现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关于计划、预决算、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预决算的报告。建设常委会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对市直250多个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情况进行实时在线联网监督。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专项视察湛江养老休闲产业基地、一品木业、大唐雷州火电等重点项目;专题视察我市台资企业运营情况,推动解决台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题调研我市农村土地撂荒和农业保险情况;跟踪督办《关于加大对我市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扶持力度议案》等。

  监督必须贴近民生,才会取得实效。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了我市公益捐款管理和使用情况,力促相关职能部门和公益慈善组织加强自身管理;专项评议新湖大道建设情况,助推加快解决影响该项目几年无法竣工的棘手问题;专题视察全市茅草房改造、食品安全、教育创强工作、省运会场馆建设、全市整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等。

  市人大常委会以保护湛江的蓝天碧水为己任,严格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如加强了对跨市域河流湛茂小东江、三叉江污染整治情况监督;加强督办《关于加强农村垃圾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议案》办理方案,有力推动各级政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黑点”的整治。

  依宪依法促法治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促进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选举和任免干部更加依法依规,更加科学民主。

  2015年,对政府《关于〈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提请审议湛江奋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棚户区改造(奋勇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项目购买服务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安排的议案》等8项议案和报告进行审议,并作出决议,为政府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规范任免程序。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命干部相结合原则,坚持执行任前了解情况、法律考试、表态发言、宣誓就职,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一年来,依法任命干部32人(次),免去职务43人(次),接受辞去职务6人,决定撤销职务3人(次),决定代理职务1人(次)。

  市人大常委会创新途径促法治,依法治市有效推进。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先后有湛江市、雷州市、徐闻县政府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其中,雷州市市长在湛江开发区人民法院出庭应诉,这是我省首位县级市市长出庭应诉案,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指导。

  代表工作有创新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的开展靠代表,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活动激发代表活力,代表工作更富新意,代表履职更有激情。

  “现在有了联络室,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就有了固定场所,更方便了。”雷州市雷城街道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美娟是省人大代表,她称赞的“联络室”就是基层人大代表联络室。

  去年,全市121个镇(街)代表联络室全部建好,推进速度为全省最快,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如廉江市罗州街道办代表联络工作网格化、徐闻县各乡镇依托代表联络室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等,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肯定。市人大常委会还创建了人大代表在线交流平台,工作进度与所收到的明显成效名列全省人大前列。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当好一名人大代表的主题,分期分批培训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3000多人,通过省人大代表在线交流平台,组织230名市、县人大代表远程同步参加省人大专题学习班;继续开展“人大代表风采”宣传报道活动,一批投身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敢于为民代言的典型代表站到了“舞台”的最前面。

  依法督办代表建议是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共101件(含转为建议办理的议案),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建议1件,代表对办理工作满意、基本满意率达100%。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县(市、区)人大工作也特色鲜明、亮点纷呈。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为湛江实现“十三五”的顺利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