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点亮百姓心中那盏灯】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1-12-09 15:12 来源: 坡头发布 字号: 【大】 【中】 【小】

  走进坡头区广袤的乡村,俯瞰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农业产业生机勃勃,村庄环境优美宜居,乡土人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为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坡头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全力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实防止返 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盘活闲置撂荒地资源、多措并举深化为农服务、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乡村振兴从蓝图走向现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图片

坡头区通过土地流转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同心共筑乡村振兴之路

      坡头区龙头镇莫村村委会新屋村的村民们如愿喝上更干净、优质、放心的自来水了!10月下旬,作为广东省内第一套采用国际先进的陶瓷膜处理工艺的农村供水站,该村集中供水站提质提标工程竣工并正式投产运行,直接惠及当地2000多名村民的日常用水安全,未来也可通过并网为周边的自然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支持,并为其他村集中供水工程提供示范。

这一惠及民生的工程,便是在广州市派驻龙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调支持下得以落地。入驻龙头镇后,工作队经过集中排查获悉新屋村改善供水量和用水质量问题改善迫在眉睫,工作队各派出单位(广州市总工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广州工控集团)迅速协调资金支持,与龙头镇委、镇政府确定项目建设主体,并得到广州水投集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援。在各单位多方协作下,项目建成切切实实增强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而在坡头区南三镇, 由广东海事局牵头,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等单位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致力让南三镇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实景”。自6月30日驻镇后,工作队的10名队员便以镇为家,通过走村入户、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南三镇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协助南三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三镇航运经济振兴;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金融助理“服务员”作用,为镇村地区乡村振兴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推动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支部标准化建设,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振兴。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广东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创新举措。据悉,坡头区共有3个重点帮扶镇、2个巩固提升镇和2个先行示范街,相关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已全部完成入驻。坡头区正有序推进各项驻镇帮镇扶村对接工作,通过帮扶工作动员对接会等,进一步明确驻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任务;大力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做好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和三年帮扶规划,为坡头区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筑牢防贫监测”防护网“

        精准帮扶出实招见实效

    “饰品加工工作既让我有了收入,又能方便照顾家庭。感谢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们为我找到如此合适的工作!”在坡头区南三镇湴蛇村的保乐饰品加工厂,岭脚村村民陈康发正认真投入地加工饰品,通过劳动为自己创造收入。

南三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工作中,了解到陈康发是已脱贫残疾人,腿脚重度残疾的他行动不便,还需照顾年迈的父亲。如何帮扶陈康发,支持他自力更生,防止返贫,成为当地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急切解决的问题。经过专门的会议讨论,多处打听,为陈康发找到饰品加工工作。加工厂距离陈康发的家近,方便陈康发上下班。加工厂负责人陈康华是湴蛇村外地返乡创业的村民,特别理解陈康发的家庭情况,为了方便他照顾家庭,让他把饰品带回家完成加工工作,完工后再送回来加工厂即可。

       为陈康发这样的脱贫户提供就业帮扶是坡头区开展防贫监测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坡头区制定了《坡头区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监测对象识别标准,由镇(街)报送对象,开展行业比对并反馈镇(街)走访评议,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同时,精细动态监测和针对性帮扶。

      在开创性帮扶方面,坡头区为3322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含五保户)和边缘户购买“医食住行教”综合防止返贫商业保险,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因病返贫与新致贫。

      为进一步充分调动防贫监测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坡头区计划继续沿用原有的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及奖补办法,对主动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自愿参与的防止返贫监测户,根据帮扶项目落实情况按标准给予相应金额的奖补项目奖励,解决防止返贫监测户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增强稳定增收的能力。

图片

坡头区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

       盘活闲置撂荒地资源

       “撂荒地”变“致富田”

       在坡头区南三镇,使用机械化种植的千亩鲜食花生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花生长势喜人。“这片千亩花生田之前是撂荒地,我们公司通过机械化种植,让这片土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多年撂荒地,播下致富种。看着眼前这片花生田,广东农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军眼里充满着希望。

      考察全国多地后,陶军和团队一致认为南三镇的光热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沙地资源,沙粒粗细适中,白晢干净,尤为适合打造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是发展鲜食花生和冬辣椒产业理想之地。坡头区大力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和土地流转工作,为广东农腾农业发展在南三镇种植鲜食花生带来契机。

      脱贫攻坚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阶段,土地的利用是产业振兴的基础。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意义重大,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关键。目前,坡头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复耕、应种尽种”等原则,明确责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多元投入,政策激励,完善机制等,全力破解耕地撂荒整治难题,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坡头区实行撂荒耕地“村上报、镇复核、区审核”工作机制,对撂荒耕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建立撂荒整治台账,并走家入户加强政策宣传,强化保护耕地意识;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责任落实到村和承包户,大力推进复耕复种;大力实施高标农田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坡头区加快土地集中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暂行收回,临时发包,大户耕种,到期退还”等方式,将撂荒地经营权流转给集体或个人,支持村集体以集约耕种或连片出租的方式恢复耕种,为农户致富增收扩充渠道。

      伴随着坡头区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撂荒地正逐渐变成“致富田”,实现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越来越多像广东农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公司加入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大军。坡头区抓住创建国家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莲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撂荒地整治的契机,谋划产业振兴新篇。目前全区共有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品8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个,全国名特优新6个,粤字号农业名牌产品14个……一连串数字,记录了坡头的农业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深化为“农”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坡头区与时俱进深化为“农”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电商培训、引入金融“活水”等形式,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在位于坡头区坡头镇高岭村的坡头区益农县级运营中心,这里设置有坡头区电商农产品展示区、农产品销售直播间等,当地的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体不出户即可享受农村电商公益培训,免费学习农村电商知识。据坡头区益农县级运营中心负责人林鑫茂介绍,该中心可为农户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培训服务”四大服务,以及“买、卖、推、缴、代、取”六大业务,切实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强致富能力。

       据悉,2021年,坡头区1个益农县级运营中心和67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已经完成建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坡头区村民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益农信息服务。坡头区依托“省级运营商+县级运营中心+益农信息社”三级主体运营,打通城乡数字鸿沟,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农村聚集。

      强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坡头区大力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金融力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助推坡头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带动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孵化。

     “多亏了建行的贷款的资金支持,我们的生猪养殖业务才能发展得这么迅速。”湛江市南三范区百和养猪场的负责人梁日兴说道。在建行坡头支行助农贷款的支持下,梁日兴的养猪场不断扩大面积,饲养的母猪数量不断增长,发展成为坡头区南三镇为数不多具备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及供水供电系统的专业生猪养猪场。

      同样从该行助农贷款获益的,还有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湛江市扶贫农业龙头企业,该司主要经营水产养殖与销售,生产养殖的“南三青蟹”已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有了助农贷款的支持,让我们有更多的动力拓展市场,大力推广‘南三青蟹’。”该公司负责人陈伟说道。

图片

防贫监测户陈康发加工饰品增加收入。

      美丽乡村入画来

      幸福宜居在坡头

      村庄布局整齐划一、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乡风淳朴邻里和谐;迎宾小公园、高岭文化楼、文旅文创产业园、乡村振兴大舞台、人才孵化基地(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驿站)、乡村曲艺小苑、高岭大讲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坡头镇高岭村,这里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出一幅美丽宜居乡村的图景。

      近年来,高岭村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设村文化楼、自来水管网、道路硬底化、高标准小学等,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村庄”。

      让美丽乡村成为城乡居民共享的美丽家园。近年来,坡头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重点抓住交通主干道沿线村的重要节点连线,通过打造高岭、伏波两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在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5个省定贫困村为重点示范,同时建设区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5个。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提升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坡头区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工程”,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乡村规划编制实施,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重新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连线连片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加快农村集中供水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同时提高村内巷道硬底化覆盖率。

      在提升乡村风貌方面,坡头区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党建示范点和市、区美丽宜居村示范点。推进“四小园”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落实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一户一宅”政策。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沿线连片提升农房风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具有特色农村建筑片区。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坡头区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设,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

      坡头区龙头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已经建成,是我市首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这里设置了多功能会议室、悦读书吧、露天洽谈中心、集中展示区,为入驻驿站的人才提供会议、培训、讲座、洽谈、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悉,该驿站以“柔性引才、交流服务、技能培训、项目合作”为主要功能。目前已引进企业、院校、村(社区)领域人才21人,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坡头区以高标准建成坡头区人才驿站、筹建区农村实用型人才(乡贤)服务中心以及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出台了《筑巢引凤 促贤回乡 人才驿站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计划在现有区级人才驿站基础上改造升级1家区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南三、官渡、龙头等3个乡镇各建设1家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目前正在组建人才库,出台引进高级人才的优惠条件政策。

      此外,坡头区致力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实施培育职业农民项目,包括种植、养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渔民、农机等专业带头人培育,近年开办农民培训班30多期,参加培训超过1199人次,其中培育高素质农民共377人,完成12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共完成技能培训7798人,其中企业适岗培训3912人,以工代训1987人,南粤家政1035人,粤菜师傅544人,技工培训330人。全力扶持农村带头人创新创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鼓励扶持农村带头人积极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笔共计225万元,贴息2.8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149万元。

      立足新起点,擘画新蓝图。坡头区正全力以赴筑牢乡村振兴发展之基,扎实推进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让农业和农村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让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