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聚力“五大振兴” 以组织力提升创乡村振兴新局

发布时间:2022-12-07 16:12 来源: 湛江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是乡村振兴承上启下、左右连横的特殊角色,必须练好‘把舵、宣讲、冲锋、搭台、化解、参谋’六种‘内功’,才能更好助推乡村‘五大振兴’全面落地生根。”日前,吴川市振文镇石碇村驻村第一书记夏乾元的话语,道出了湛江近300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心声。

  2021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湛江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以“三化三大”为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面向282条乡村振兴重点村,择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湛江市委组织部通过制定职责清单,围绕组织力的提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发展领航员、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基层调解员、攻坚先锋员、政策宣讲员”作用,锻造出了一支凝心聚力、助力振兴的“硬核”队伍,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党建引领有力,乡村振兴有方。深秋的雷州半岛上,驻村第一书记正用心用情用力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将“红色力量”深耕于一寸寸红土地上,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成了秀丽壮美的实景图。

  聚力产业振兴筑基

  富民强村注入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关键。湛江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扎实推进“进基层大调研、进党校大培训、进擂台大比武、建机制促实效”培训实践活动,广泛凝聚驻村第一书记的共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乡村产业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产业振兴发展之基。

  勇于探索、善于运用,才能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依托学校优势科技资源,广东海洋大学派驻遂溪县河头镇虎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永回坚持走科技赋能产业振兴道路,积极开拓水稻试验基地,引进海大黄永相教授团队杂交稻新品种研发、示范与繁育创新项目,并将10亩试验基地设置在虎溪村委会塘墩村民小组。通过科研攻关,该村解决新垦造水田水稻种植的实际问题,助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城培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大力发展菠萝产业,依托“12221”市场体系,落实大数据平台建设、品牌打造、产销衔接、品种改良等措施,不断提升菠萝产业发展质量,使田野飘香的“黄金果”成为致富带富的“幸福果”。

  如何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通过乡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落实工业化发展理念,实现村集体经济质的飞跃?廉江市石城镇山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斯奇给出秘诀: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为了推动土地流转整合,他坚持“撂荒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原则,大力向村民宣传、讲解国家土地复耕复种政策和土地集约化经济效益,在全村树立起坚决整治撂荒地问题的“风向标”,充分调动了群众自主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山头村开展村民登记签约和实地测量,为接下来连片化开发复耕复垦做好准备。依托土地流转,村里盘活560亩土地资源,引入中华籽粒苋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团队,使村财政年增收11余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注入了新活力。

  山头村的成功经验,是湛江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富民强村的一大缩影。自去年7月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尖兵”作用,结合驻村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提升土地效益,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的群众就近就业,有效破解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乡村游、周边游概念的兴起,文旅开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以“荷花莲藕”为特色的坡头区乾塘镇乾塘社区风光优美,每逢荷花盛开时节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但因资源挖掘利用不足,集体经济发展一度受限。

  经过深入调研后,来自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坡头区驻村第一书记郑先统以农文旅开发的理念为指引,开出了发展“良方”。他建议打造“荷你偶遇好时光”特色主题文旅,规划推进三个“1+N”建设,即1条乐游路线、1条蓝色美食街、1个特色民宿区,打造N个网红打卡点、主打产品、文化主题,以此打响乾塘的文旅招牌。

  聚力人才振兴赋能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湛江坚持引才、育才两手抓,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当前湛江推动涉农县(市、区)全面建成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56个重点帮扶镇全面推进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交流和活动提供平台。同时,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2.6万多名。与驻湛高校共建校地合作实践育人基地、研究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6个,驻湛高校每年培养海洋经济类、农业农村类、临床医学类产业人才2800多人。

  在雷州市雷高镇竹下村,今年该村1380多亩蛤蜊喜获丰收,每吨蛤蜊收购价格过万元,与往年相比翻了一倍。“根据今年蛤蜊的价格趋势,再加上养殖技术不断进步,蛤蜊幼苗投放更加科学,管理模式更加成熟,明年要加大养殖面积。”竹下村滩涂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

  科技力量的加持让雷高镇乡村振兴劲更足。雷高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肖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李春总结吸取竹下村试点经验,探索“公司+农户+科技支撑”贝类生态养殖模式。今年10月,朱李春成功推动肖家村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签订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研究所水产养殖科研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走出肖家村贝类滩涂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果说引入人才是“及时雨”,那么培育本土人才是“自流井”。

  “大城市虽美,但我更爱家乡。当收到家乡推动乡村振兴,要大力引入新鲜血液的号召,我们就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在赤坎区调顺街道调顺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动员号召下,32岁的黄晓冬从广州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回乡,带动更多能人回村发展。

  如今,调顺村新一届“两委”班子都是清一色返乡大学生,不少人有外出创业经历,他们延续自身的工作经验,因地制宜搞活基层治理,打卡考勤、创新问卷、设计问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村人居环境迎来大转变,产业发展实现大提升。

  一人之力不足道,万人之力常有余。近年来,湛江通过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乡贤联谊会、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发动鼓励乡贤和本土人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麻章区太平镇百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敬砚针对当地产业特点,以“公益慈善+村级治理+产业帮扶”模式,盘活新乡贤资源,引入专家“传帮带”,开展农业技能和农村电商培训。吴川市驻村第一书记狠抓乡村振兴机遇,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鼓励乡贤回乡。据统计,吴川市外出企业家累计回乡投资项目58个,总投资超过110亿元,已完成投资82.2亿元,建成投产项目46个。

  聚力文化振兴铸魂

  红土乡情焕发生机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党建引领,聚焦乡风文明、阵地建设、保护利用、服务群众等方面,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谱写了湛江市文明乡风时代新篇章。

  文化振兴,离不开和谐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青壮年人群外出务工人数众多,乡村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营造和谐乡风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驻村第一书记们立足实际,坚持常态化联系走访村民群众,围绕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抓紧完善乡村民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雷州市杨家镇少榄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卫国主动衔接社会力量、社会服务机构,为村内6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病残老人和特困老人等对象,提供日间休息、棋牌、娱乐、爱心理发等无偿服务,得到村里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走在吴川市覃巴镇新村主干道上,一幅幅极具新村本土文化特色的墙绘映入眼帘,驻足观之犹如走进了一条承载新村多年历史的文化长河中。“这700多平方米墙绘是我们村里最靓丽的风景线。”一位新村村民说道。

  这些墙绘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晓鹏推进文化建设的“代表作”。他引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专业师生团队,围绕“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记忆里的乡愁”主题,免费在新村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网红打卡墙体彩绘,成为村民培育家风民风的“活教材”。

  作为南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基地,湛江红色遗(旧)址达500多处,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处。不少驻村第一书记协助村党组织立足本村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采取沉浸式、互动式等鲜活形式,引领建设文明乡风。

  遂溪县乐民镇墩文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山湖借助打造湛江市“红色村100”示范工程契机,协助农村党组织梳理红色史料、举办红色活动、建设红色阵地,挖掘红色文化。该村通过烈士后代讲革命故事、完善村规民约、平安家庭评选、组织“红色小小讲解员”活动等方式,使广大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培育文明风尚。

  聚力生态振兴提质

  绿色发展守好碧海蓝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驻村第一书记推进乡村发展的共识。

  今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协助农村党组织持续推进村庄清洁、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四小园”建设、美丽圩镇建设攻坚等行动,大力整治垃圾、污水、“三线”乱象,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目前全市拥有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累计107.26万户,建成农村“四小园”5.62万个,建设乡村绿化美化村庄30个,建成碧道7.5公里,完成圩镇沿街建筑立面风貌改造街道80.2公里,建设绿道127.14公里,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底化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3%。

  同时,第一书记带领广大村干部下田、进林、入户,摸清土地、河流、环境、农作物等自然资源优势和短板,协助农村党组织盘活生态林、林地、耕地、海滩涂、红树林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有机、循环的思路贯穿乡村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与生态互融互促。

  湛江红树林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建设“红树林之城”是湛江人引以为豪的事情,如何保护推动红树林生态资源价值化,成为第一书记们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课题。

  驻村第一书记围绕打造“红树林之城”目标,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为抓手,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推进边界党建提升工程,落实红树林“五联”治理机制,齐心破解跨区域环境保护难题,共同守护红树林的“生态本色”。

  利用派驻单位资源,驻村第一书记广泛邀请专家、学者、有关部门领导、乡村旅游达人等座谈交流,规划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红树林主题酒店、红树林特色民宿、红树林品牌餐厅等特色生态文旅品牌,打造集教育、研学、旅游、休闲、文创于一体的红树林精品旅游区。在多方努力下,湛江市麻章“海湖山色·涤荡心灵”之旅、“志满古道·探秘寻味”之旅、廉江滨海寻古之旅等三条红树林精品旅游线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西湾村四面环海,自然资源丰富,有近1万亩海滩涂和1万亩生态红树林带,我们计划整合自然要素培育新产业、新增长点,做好耕海、赏海、听涛、观鸟、民宿等特色项目,重点打造集海岛渔村、红树林观光、乡村民宿为一体的文旅支柱产业,让红树林成为‘金树林’。”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海斌说道。

  在廉江市长山镇谷邦村,一条绵延11公里的“十里茶廊”穿村而过,犹如碧丝穿起珠翠,将一个个茶园连接起来。

  “驻村后,我们围绕长山镇‘生态康养基地’的目标定位,依托谷邦村独特的客家文化,投入200万元大力发展金萱、紫鹃等品种茶叶种植、加工与销售,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消费帮扶等方式全力协助谷邦乌龙茶产业发展,现在村里的每批次茶叶都十分畅销。”广州市白云区政数局派驻谷邦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科说,接下来还将围绕“十里茶廊”打造“茶旅一体”精品旅游线路,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力组织振兴领航

  照亮乡村蝶变之路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让我来!”……

  在乡村振兴一线,这样铿锵有力的声音时常出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核酸检测点和疫苗接种点等现场,这是组织振兴成果的最直接体现。

  湛江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动组织振兴的发力点,围绕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织密组织体系,建立“平急转换”“三进一建”机制,健全各类临时党组织、党员示范岗、先锋队、“双报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

  湛江扎实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党组织关怀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四个到户”工作法,推进党员设岗定责,创新党员巷长街长、人居环境整治党员责任区、集体经济项目党员责任田等载体,不断推动广大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遂溪县岭北镇田增村驻村第一书记钟鑫积极创新开展“机关+农村”党组织联建共建活动,每月与1个挂点单位机关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提升组织生活质量。该村完善党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平急转换”机制,组建田增村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疫情防控、防御台风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岛村推行“党建+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展“我是党员干部代表我带头,美丽特呈我添彩”承诺践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代表包片包户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使党建成为凝心聚力抓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去年以来,湛江在“村推镇选县考察”的基础上,实行“村镇双推、镇县双选双考察”办法,动态调整推进乡村振兴迟迟打不开局面、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弱的村党组织书记53名,从本地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人员中挖掘培养“头雁”后备干部106名,一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能够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进入新班子。

  “今年我们通过村‘两委’干部调整补选,成功吸引2名返乡大学生和1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整体学历水平更高,带富致富能力更强。”徐闻县迈陈镇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榆亚表示。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破茧成蝶的秘诀。”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接下来,我市将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核心,全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压实县镇村党组织书记责任,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证。

  林艳芳 湛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