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09 14:03 来源: 本网 字号: 【大】 【中】 【小】

政府工作报告

──2015319在湛江市坡头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坡头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坡头区建区三十周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开荒牛”精神为引领,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按属地口径统计(不含南油),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1.5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增长5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亿元,增长25.7%,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13.6%。按在地口径统计(含南油),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4亿元,分别增长6.6%37.3%实现了城乡建设大变样、经济发展大跨越、民生福祉大提升、机关作风大转变,坡头和海东的美誉度、关注度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产业发展实现“三个提升”

工业实力不断提升。广州花都(坡头)产业转移工业园已上报省经信委待批,“一园两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投入1.2亿元推进产业园区扩容和基础设施建设,官渡园区污水处理厂首期日处理5000吨项目投入运行;龙头园区1145亩建设用地完成土方测量,共有14家企业签约落户。中青水产、粤亚塑料21家企业新上规模,粤佳饲料公司成为区内第一家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产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66个,引资总额62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企业46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4亿元,分别增长26.3%38.3%。在区科技产业园的带动下,全年实现区属工业总产值75.4亿元,增长22.4%。“三讲三评”考核名列全市第三。

第三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恒大绿洲、金科凯旋湾、启达东海岸等楼盘开盘热售,地标海东广场、宝钢和中科炼化生活区等项目动工建设,房地产业实现年度投资22.1亿元,销售面积28.9万平方米销售额18.4亿元,分别增长67%40.8%72.2%,房地产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22.4%“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完善12宗“三旧”历史用地手续。南海明珠游艇俱乐部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炭之家休闲旅游保健山庄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启动坡头区“生态休闲一日游”,推进“港湾一日游”,共接待游客1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亿元,分别增长66%46%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21.1%,增速全市第一。同时,全力配合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南三岛旅游开发建设。南三岛总规已获通过,土规调整和东、西部片区控规基本完成,成功列入第一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贯岛公路完成改造升级并实现全线亮化,环岛公路、东部中心广场、自来水厂完成立项,华能风电项目基本建成,金海岸游艇俱乐部、湖村湾滨海旅游区、冬休养老基地、海洋主题公园、国际帆船港、广州湾国际旅游城等列入省重点项目并加快推进。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业“八大示范基地”建设初显成效,建成莲藕、蔬菜和花卉苗木基地4.1万亩,基本建成4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和珍稀水生动物驯养繁育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7个,直接带动9600户农户增收1.8亿元。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增加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9万亩,5宗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太平围等14条水毁堤围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建成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5个,培训农户、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2300人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5.3%,三产比重调整为19.236.444.4

二、重点工作实现“三个突破”

海东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海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顺利挂牌成立,实现与坡头区合署办公,“三定”方案获批通过,5个副处级局(办)挂牌成立。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发展总规获省政府批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低碳生态等专项规划完成初审上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轴线和金融街区的规划设计正加快推进。征地拆迁进展顺利,完成征地1809亩,回收龙王湾南岸滩涂2106亩。宝钢、中科炼化生活区用地成功拍卖,交投储备地212亩完成入库,中轴线用地完成土规调整,新村养殖场完成拆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落实项目91个,总投资373.3亿元,新区规划展示厅等14个项目已完成;文化路、海东观海长廊等27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湛江奥体中心主场馆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协办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附属医院海东分院、南粤银行金融大厦、68层湛江中心大厦完成前期工作。村场改造加快推进,三柏西旧村场拆迁完成82%,农民公寓基础工程完成投资9000万元;力竹兜、黄伍村拆迁正式启动。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共拆除违法建筑79宗面积5.4万平方米,清除抢种208亩,抢建抢种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海东快线完成工程量85%,云湛高速坡头段已于去年12月正式动工,海东新区9总长16公里的在建道路加快建设;S373坡头镇本中沟至沟尾段扩建改造基本完成;海江公路路基工程已完成90%;官渡高速出入口平交改立交(二期)加快推进;海湾大道美化绿化工程启动施工招投标;调顺至海东跨海大桥基本完成前期报批工作,调顺至海东跨海隧道启动工可编制;325国道改造官渡至龙头段获省交通运输厅批复,纳入全市国道改造计划;官渡至乾塘一级战备公路完成立项申报;海东客运枢纽站完成工可编制和用地规划选址。

土地收储和融资招商实现新突破。区土地储备分中心成功列入国家土储机构名录,共收储土地141206亩,出让土地5551亩,收益4亿元。获得国家建设用地指标1083亩。组建新区投资公司和新投发展公司,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成功争取省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股权式基金9.3亿元和银行融资12.43亿元,争取银行授信15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收储工作。创新招商模式共接访客商116836人次,洽谈项目39个,签约项目9个,签约资金53.7亿元

三、城乡建设实现“三个同步”

“五城同创”工作同步推进。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区镇村创建活动,完成65条村庄道路硬底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头镇、龙头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坡头镇被评为全市第一批生态文明镇建设示范点,全区共有12条自然村被评为市先进生态文明村。创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模、创文、创生态园林、创低碳发展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坡头镇、南调街、麻斜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投入4100万元完成中心城区40小街小巷和18条城中村改造,建成垃圾中转站5个、农村垃圾收集点501个;城区水质净化厂首期日处理5000吨项目已完成并投入运营;整治禁养区生猪养殖污染435户;开展“门前三包”和“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施划停车位766个。积极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建成沿海生态景观林带20公里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补植、抚育10.3公里306亩,打造“乡村绿化美化暨森林家园”示范村20条。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组织开展文明礼仪、“道德讲堂”专题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评选“十大孝子”和“身边好人”,举办第三届新春文化艺术一条街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新风尚。

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继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后,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检查验收,教育创强债务全面化解。高考、中考成绩全线飘红,全区上本科线625人,增长28.1%,增幅全市第一。深入实施教育强师工程,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投入2195万元全面落实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科技事业持续发展。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相关项目获得市专利优秀奖,湛家电公司等13家企业的64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事业亮点纷呈。出版发行《吴川音字典》,编纂出版《坡头年鉴(2014)》,编印《文化留痕》,成功举办建区30周年系列活动。体育竞赛成绩喜人。区籍运动员获省级奖牌23枚、市级奖牌16枚。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成立医疗纠纷诉前调解中心,乡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严格实行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计生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年度考核。继续开展“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筹集帮扶资金4717万元,启动扶贫项目14个,贫困村中有劳动能力12305010人实现脱贫,顺利通过省、市年度考核。殡改任务全面完成,杨梅岭公墓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区人武部被湛江军分区评为先进,参加省军区现役军官竞赛性评比考核荣获第一名。干部职工工资待遇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与市直单位持平,2014年区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361元,增长21.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6195元,增长11.2%。建立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生活补贴逐年增长机制,分别为每个村委会和社区每年安排办公经费4万元和10万元,在职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人均每月达1600元和500元。

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全年民生投入7.99亿元,增长12%,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6.8%十大民心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950元,初中提高到155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一提高到30万元,二档提高到50万元;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孤儿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3元、147元、520元和7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70%以上。启动建设“安居圆梦工程”住房56户,建成53户;改造住房困难户200户,组织验收156户;建设保障性住房200套,竣工交付125套;完成12户全倒户灾后重建。新增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50辆;完成海湾大道、南调路路灯安装。启动海东生态公园、海东桥头公园、南油四区公园、甘村水库休闲生态公园、笔架岭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招标。完成乾塘文化楼改造,建成7间村(社区)文化室。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动工建设。区级养老中心确定选址,龙头绿水村委会养老服务站已建成。实现覆盖农村13000人的村村通自来水。新增城镇就业2853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112人。

四、保障能力实现“三个加强”

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审批事项24项,承接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项。完成卫计部门整合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出台区物价局整合并入发改部门的“三定”方案,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实行全口径预算、综合预算,预算基本实现“零追加”。推行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镇(街)社会经济考核奖补资金分配方案。在全市率先用法治思维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难题,全区619个村民小组集体资金全部进入镇(街)监管的“笼子”;6个镇(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全部建成并成功开展交易,成交价格平均高于底价20%。全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核准各类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业务1037户,变更登记业务3168户。医疗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区52中心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扎实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排查受理社会矛盾纠纷225宗(含历史积案),化解221宗,化解率达98%。积极开展“两打两禁”、“6+3”等专项行动,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态势,侦破刑事案件378宗,查处行政案件1159宗。大力开展平安镇(街)建设,建成平安村(居)50个,成立区平安建设促进会,创建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全面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教育、卫生系统共安装视频监控高清摄像头548个,覆盖率达90%以上。加大依法治访力度,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36宗,实现上省进京涉军“零”上访。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建立区青少年法制培训基地。成功应对“威马逊”、“海鸥”台风灾害,实现人员零伤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健全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继续聘请政府法律顾问,加强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全区公务员均参加了全市无纸化学法考试。举办“广东院士讲坛”、“送课下基层”系列宣讲活动,组织3批次130多名股级以上干部到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学习。优化选人用人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调公务员30名。在全市率先圆满完成村级换届工作,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占84.6%,“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占90.6%。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坡头分厅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件、政协委员提案29件,办复率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廉洁坡头”等活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立案37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人。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厉行节约,规范开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推行办事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2014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坡头建区30周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坡头和海东的跨越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归功于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归功于中央、省、市驻区单位、部队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协作,归功于全区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也与历届党委、政府的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密不可分。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积极参与坡头建设和长期关心、支持坡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区属经济总量太小,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破解建设用地规模、融资抵押、用海滩涂手续报批等瓶颈问题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工业项目开工率低,推进速度慢;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保值增值工作有待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民生事业任务艰巨;“四风”问题依然存在,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政府廉政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坡头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前,全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以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坡头作为基础较为薄弱的后发地区,正处在跨越崛起的重要关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坡头加快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弘扬“开荒牛”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加快实施“6+1”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海东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坡头梦”。

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善于把握新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强力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海东新区,突出抓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全力协助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全面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6%

为全面实现以上目标任务,今年要强力推进“五个建设”,实现“五大发展”

一、强力推进经济建设,实现快速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抓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努力争当全市经济发展主力军,争取在区属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领跑全市,科学发展观、“三讲三评”和五项经济指标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特色产业新基地。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盘活存量工业用地,集中资源、集聚要素,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区科技产业园年内上升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力推进官渡、龙头园区扩容建设,完成官渡园区三期1000亩和龙头园区1154亩用地“五通一平”,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力促铝板加工等13个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编制重点培植企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坚持政策优先倾斜、要素优先保障,及时解决企业用地供给、信贷融资、人才用工等实际问题。引导企业积极调整外贸结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提高进出口总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支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打造粤西服务业新高地。把第三产业作为集聚各类要素、提升人气商气、活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形成业态丰富、模式现代、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体系,年内确保引入5个大型服务产业项目。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强化服务,大力推动恒大绿洲、启达东海岸、金科凯旋湾二期、地标海东广场、宝钢生活区、中科炼化生活区、海港新城二期、南油北苑二期、仁海·海东国际二期和三期等项目建设和销售,年内完成房地产投资43亿元,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销售62亿元。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湛江中心大厦、南调河风情街等项目建设,打造2-3个城市综合体和核心商圈。加快发展沿路经济,在海湾大道、海东快线、云湛高速沿线谋划建设仓储物流和各类专业市场群,引导同类业态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海湾大桥、奥体中心、南海明珠游艇俱乐部、十里军港、罗侯王庙、炭之家保健休闲山庄等旅游项目,推进龙王湾、官渡湾、南三河等旅游资源开发,构建滨海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介“坡头区生态休闲一日游”路线,举办“乾塘荷花节”,推进旅游休闲产业与现代农业、文化、体育、海洋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休闲产品科技含量。积极配合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南三岛滨海旅游开发,打造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总部招商行动计划,加快南粤银行金融大厦等项目建设,吸引会展销售、商务、通讯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加强与南油公司的沟通,争取南油在地注册分公司,积极与宝钢、中科炼化、南海舰队对接有关配套项目,力促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总部在海东聚集和发展。

加快发展城郊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坚持农工科贸一体化,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城带乡、以商促农新格局。坚持规模经营。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快推进莲藕、蔬菜、花卉苗木、土猪土鸡、珍稀水生动物、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八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争取年内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培植和引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大力培育和推广农业品牌。强化技术创新和农产品认证,加强宣传推介和策划营销,集中包装推介金泉腊味、乾塘莲藕、乾塘海蜇、麻斜海鸭蛋等特色品种,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生态的“坡头农产品”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通过品牌农业带种植和养殖,盘活土地资源,设法解决农用地严重丢荒的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发放程序,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努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二、强力推进新区建设,实现高位发展

海东新区是坡头的希望,是湛江的期盼,我们要坚持“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注重城市经营,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循环城市、脚印城市”的理念贯穿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举全区之力加快海东新区建设,做到“一年一个样,真正干出个样子来”,打造湛江城市扩容提质崭新亮点。

注重规划先导。启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完成各类专项规划和形象街区修建性设计,科学规范有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注重基础先行。按照地上地下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奥体中心配套的8条总长7.7公里的在建道路建设,确保今年7全部建成;加快海东观海长廊、中轴线地下管廊、变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注重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湛江消防特勤站等27个总投资240.8亿元的在建项目,动工建设中国移动通信调度中心等50个总投资123.2亿元的拟建项目,极筹建海东高级中学等25个总投资192.4亿元的储备项目,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注重征拆和城中村改造。继续健全征地拆迁有关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时间倒逼机制,加大征拆力度,确保完成3088亩土地报批和2540亩土地征收任务,加快推进4762亩岸线整治和滩涂回收工作;充分运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出台城中村改造指导意见,加快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被征地农民培训和转移、购买社会保险等相关规定,积极推进三柏西、力竹兜、黄伍、那面等村庄升级改造。注重产城联动。谋划建设珠影湛江动漫文化创意园、电子商务城等主题产业园,以产业集聚带动新区建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注重招商选资。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机制,突出专业招商、以企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确保在引进支撑性、财政贡献型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年内争取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8个。注重创新机制。进一步厘清市区权责,真正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健全管委会及下设五个职能局(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以土规调整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重点项目为契机,积极调整土地规划和争取用地指标,大力争取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等政策支持。新项目建设、土地运营、招商选资等方面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区土地储备分中心、新区投资有限公司等部门的作用,积极引进央企和中国500强等企业,共同探索PPP投融资模式,争取年内收储土地4000亩,出让1700亩,争取银行授信贷款落地资金21.5亿元,为推动新区加快建设和良性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注重宣传推介。成立区新闻信息中心,与市新闻传播媒体建立合作平台,加快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和宣传手册,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三、强力推进城乡建设,实现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区镇村创建和“五城同创”工作,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守生态底线,年内完成湛江市生态文明城区创建任务,龙头镇生态文明创建通过市的验收,全区50%的村庄成功创建生态文明村。

加强生态文明创建和城市综合管理。整合“五城同创”机构,整合城管、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执法资源,探索综合执法。高标准编制定位明确、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城镇规划,完成麻斜片区及59条省级规划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统一集中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全面铺开官渡镇、乾塘镇生态文明镇创建工作,加快实施镇中心街区照明、路面硬底化、“穿衣戴帽”和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年内至少建成2个垃圾中转站。全面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半年启动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加大小产权房整治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海东快线和官渡高速出入口平交改立交(二期)建设,确保今年6月前建成通车;4月中旬完成云湛高速坡头段征拆任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海湾大道一期绿化、海江公路、沿海大道、海东客运枢纽站建设和325国道官渡至龙头段、南调路改造,力促调顺至海东跨海大桥动工建设,加快推进调顺至海东跨海隧道、乾观光大道前期工作,谋划建设官渡至乾塘沿海一级战备公路、云湛高速坡头至南三、官渡湾至笔架岭公路。开通龙头至赤坎以及海东快线的公交线路开通霞山至南油码头、赤坎水上运动中心至奥体中心的水上巴士,规划建设新区起步区、调顺岛、龙王湾、官渡湾等水上客运码头,着力构建内外通达、便捷顺畅的大交通格局,打造“半小时工作生活圈”。

合理利用和有效整治自然资源。年内完成甘村水库一期整治,推动区属自来水厂有效整合,抓好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筹建海东生态公园、桥头公园、南油四区公园和笔架岭森林公园。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暨森林家园”和绿道建设,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加快龙王湾避风港建设,巩固海上清障成果。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耕地资源流失,防止非法圈占土地、岸线、滩涂和海域。抓好“三旧”改造,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完善土地批后监管制度。做好实心粘土砖厂关停后的矿坑治理,盘活砖厂用地。加快回收闲置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

四、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确保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事业,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自信更自豪更幸福。

让群众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继续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将城镇、农村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74元和172元,五保、孤儿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570元和760元。二是继续实施“安居圆梦工程”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区第二批50户以上无能力建房的无房户进行帮扶。三是筹建区级养老中心,加快推进村级敬老院建设,完善提升镇级敬老院管理和服务功能。四是继续做好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3365503人实现脱贫,8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五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100人。六是新建镇级综合文化楼1间和农村文化室6间;完成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任务。七是完成太平围等14条总长9.55公里沿海堤围损毁修复工程。八是完成覆盖农8000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九是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30公里,年内实现村村通硬底化公路。十是完成区通镇(街)主干道亮化工程。

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大教育投入,年内建1所特殊学校、2所幼儿园,启动建设1所小学和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切实解决农村“麻雀小学”问题,打造教育先进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完成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引进湛江久和医院,争取区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甲”医院,龙头镇中心卫生院打造为区第二人民医院。投入1600万元提高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在岗不在编问题。加强区、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成立对接省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当好东道主,积极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第七届残运会。加快区一中体育场等项目建设,推进区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助推全民健身,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强化人口计生信息化应用,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管理,力争评为省计生先进单位。抓好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文物保护、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

让群众享有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平安坡头”创建,实现平安镇(街)创建覆盖率100%,平安村(居)创建覆盖率80%以上,平安单位创建覆盖率90%以上,全年新增平安村庄90个。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加强镇、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和自然村综治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3+X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公安机关办案区建设,严密防控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控,努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打击传销防控体系建设,巩固“无传销社区(村)”、“防止传销进校园”等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巩固、完善、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交易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坚决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综治、信访、维稳、应急工作机制,发挥好12345热线、区长信箱的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五、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廉洁发展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引导干部习惯在严格遵章守纪中做好工作,学会在严格自律中担当责任,适应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要争当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严格依法规范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编制政府权力、职责清单和审批事项办事指南,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完善政府议事议程,制定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落实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严把招投标关,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把廉政风险关,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阳光工程。积极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督察制,用制度规范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强化政府工作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坚决贯彻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力争满意度和办结率均达100%

始终坚持创新管理。认真落实上级公布的简政放权事项,公布第三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启动建设区级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事。加快推进区物价局职能并入区发改局的机构改革。强化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新预算法,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切实精减资金审批程序和环节,严格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规范高效、依法从严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院、检察院人财物垂直管理。深入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办理机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始终坚持改进作风。认真履行政府党组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贪腐行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四风”,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有关规定,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重点公开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政府信息。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产权登记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四个全覆盖”。树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腐败”的共识,保持创业激情,坚持实干作风,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要以干为本、以干为荣,敢于面对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在“干”中统一认识、解决矛盾,在“干”中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严肃问责为政不为。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平凡的三十年已载入史册,坡头的跨越崛起又开启新的征程。尽管前路有困难,但我们更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办法;尽管未来有挑战,但我们更有应对挑战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坚信,坡头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广阔,坡头人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抓实干,奋力前行,共同开创坡头和海东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名词解释:

 

产业园区“三讲三评”(《报告》第212页):讲规划、讲思路、讲办法;评园区、评环境、评效果。

“三旧”改造(《报告》第218页):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湛江市“五城同创” (《报告》第517页):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报告》第719页):在扶贫工作中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两打两禁”(《报告》第9页):打击“两抢一盗”、打击农村恶势力、禁毒、禁赌。

6+3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报告》第9页):为严厉整治突出治安问题,2014年以来省公安厅在全省部署打击整治涉毒、涉黄赌、涉食药假、涉电信诈骗及银行卡、涉车、涉枪违法犯罪“六大专项”行动,而我市同步部署打击欺行霸市及农村恶势力、暴力阻工、“两抢一盗”“三大专项”行动。

农村集体“三资”(《报告》第821页):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四风”(《报告》第91123页):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6+1行动计划(《报告》第11页):经济发展、交通、三农、平安、人才、惠民“六大计划”和海东新区开发建设。

“五通一平”(《报告》第12页):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排水和场地平整。

海东新区“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报告》第15页)发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体制机制的“一个优势”;坚持“开荒牛”精神和科学规划“两大引领”;实现在角色、观念、模式上的“三大转变”;明确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培育产业项目发展“四大任务”;落实完善组织机构,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抓好征地拆迁,加快起步区村场改造,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五项措施”。

“五个一”工作机制(《报告》第15页):“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PPP投融资模式(《报告》第16页):即公私合营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海绵城市(《报告》第15页):指城市水系统应对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对雨水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漏、自然净化的城市。

循环城市(《报告》第15页):指经济社会发展融入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实现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城市。

脚印城市(《报告》第15页):指以人为本,公交优先、行人优先,街区充满活力的城市。

“一带一路”(《报告》第16页):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X”专项行动(《报告》第20页):打击涉毒、涉黑、两抢一盗和赌博、非法集资、暴力阻工、非法买卖土地等犯罪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